本帖最后由 随风 于 2016-12-23 11:54 编辑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茂名露天矿从勘探、开采到停产、建园,她伴随着茂名这座城市的成长,也见证了茂名的发展和巨变。今天,本报刊发此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的“前世与今生”图片,全方位展示露天矿的风貌和发展变迁,再现露天矿从废弃矿山到生态公园的美丽蜕变。
发现 1954年 探明茂名油页岩 储量达51亿吨 为早日结束连煤油都要进口的“洋油时代”,甩掉“贫油国”的帽子,1954年春,国家派出130钻井队进驻茂名,展开大规模勘探,经过历时三年对500多平方公里矿层的精细勘探,相继提交的5个矿区精查报告获得国家储委批准,证明茂名油页岩储量达51亿吨,矿层平均厚度15米,最厚达100米,适宜大型露天开采。以年产100万吨原油计算,茂名油页岩可以开发100年。茂名发现页岩矿的消息,引起中央高层关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到:“我们现在准备在广东茂名(那个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油,那也是重工业。”1956年4月28日,周恩来总理批示“中央同意在广东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母页岩炼油厂。”茂名露天矿大规模开发的大幕由此拉开。
开采 1958年至2011年 南方最大露天矿山经历半个世纪开采 开采留下巨大“伤疤”
露天矿坑是历史遗留的产物。1958年8月,我国南方最大的露天矿山在茂名破土动工。茂名油页岩开采,犹如给大地动“剖腹产”手术:沿着矿脉中储量最丰富的部位剖开一条缝,把表土剥离,露出原矿,直接在矿脉上掘取矿石运出。上万名由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民工组成的建设大军齐聚茂名油页岩蕴藏区,用锄头、畚箕加扁担,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在茂名露天矿雷打岭上建起一座小型的试验炉,进行油母页岩提炼原油试验,接着兴建大型干馏炉和炼油厂,炼出一桶桶油。从1961年矿山和页岩干馏装置规模化投产到1992年底停产,累计矿山采掘量近2亿吨,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为缓解国家石油困难作出了特殊贡献。
油母页岩开采
矿坑开采高岭土排沙排水现场
油母页岩开采
油母页岩开采 露天矿经历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昔日的沧海桑田,在承载茂名悠久矿业文化、辉煌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一道道“伤疤”: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露天矿开采形成的巨大矿坑可能诱发的滑坡、坍陷、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尤其是露天矿形成的矿坑湖,水质差,影响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停产后的荒芜景象 废弃的巨大矿坑更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昔日的采矿场变成了矿坑湖,矿坑湖系矿场停采后雨水汇聚而成,集雨面积达6.8平方公里。由于没有进水及泄水设施,湖水酸化,且周边水土流失严重,随着湖水水位上涨,还对湖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转载自茂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