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目前国内还在使用的老旧2G套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有本地通话特价的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地方套餐。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此类2G套餐使用者,如果想进行外地通话,往往会采用另外的4G套餐新号,从而避免产生额外的长途、漫游费。 实际上,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仅是网络提速降费工作推进的一小步。两年多来,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在提速降费方面采取了多重举措,比如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多方面降低流量资费等。 “之前几十年,传统语音通话和短信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今早已发生了变化。”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说,这些年,我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尤其是自从网络提速降费提出后,我国消费者使用网络的习惯和用于通信上的开销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3G的时候,我一个月的套餐100多元,每月才300M的流量。那时,手机上只敢看看新闻和小说,哪敢看视频?”北京市民李雪告诉记者,如今她在中国联通办理的4G手机双号+家庭50兆光纤宽带和座机每个月加起来才100多元,提速降费前一年的固定光纤宽带费用就得2000多元。 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此前表示,持续推进网络降费,信息服务更加普惠。2015年以来,中国移动手机上网流量单价下降超过60%,有效促进了信息消费和信息经济。 流量经济大有未来 今年,是网络提速降费提出后的第三年。消费者对于网速和资费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 “国家刚刚提出网络提速降费时,我们很开心,但过了一段时间感觉并不是很明显。”北京市民张凯说,起初他并没有感受到提速降费带来的改变,去年开始他的手机流量从前年的不到1个G,已经涨到每个月近5个G,但平均每个月的资费却并没有增长。 “提速降费不会一蹴而就,随着我们工作的推进,老百姓使用网络的体验和对降费的感知在逐年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闻库表示,随着光纤宽带和移动宽带的普及,中国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已逐步“弯道超车”,走在世界的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