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8论坛

  • 0668-2210668
  • ...茂名人,茂名事,茂名资讯网!
搜索
查看: 2342|回复: 0

小城大事 乐业宜居惠民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3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白沙琅、信宜钱排、高州长坡、化州合江县域副中心正在悄然蝶变 小城大事 乐业宜居惠民生


989226706c4019177e903c3ade68998b.jpg



  信宜钱排县域副中心新貌。

  报记者 丘立贺摄

  文/茂名日报社记者许巨滔 谢力忠 通讯员赖方侨

  蓄力、发力的“建设节奏”,与新时代的发展脉搏一起律动,激荡着迈向县域副中心的前进力量。去年9月以来,茂名以小城市格局打造4个县域副中心。一年来,各县域副中心的建设着眼于全面带动,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三个方面统筹发力,道路桥梁、污水管网、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园以及市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进展顺利——我市各县域副中心正在悄然蝶变,拉开小城建设的“骨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取向,对区域发展作出新部署:“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市建设县域副中心工作充分响应了党和国家的新部署,是时代之大计,茂名之重举。市委书记李红军强调,“要将县域副中心按照小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功能分区和综合交通体系,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作用,找准自己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在特色上创优势,在细节上下功夫,不断厚植县域副中心发展新优势,全力推动县域副中心实现从纸上“小城市”到地上“小城市”的转变。”这一定位,清晰描绘了县域副中心未来“小城”的现实形态,明确了建设的目标与路径,厘清了县城与副中心的关系,旨在解决县域城区偏居一隅、不利于全域辐射带动的突出问题。
  
  坚持规划先行——
  勾勒小城发展新蓝图
  小城大事,规划先行。根据《中共茂名市委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茂发〔2017〕15号)(以下简称《意见》),我市结合交通区位、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等特点,重点推进县域副中心的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小城市”的标准委托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确保规划的质量和水平。目前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各县域副中心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全面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产业规划方面,根据我市印发的《指导意见》要求,县域副中心在产业规划建设方面遵循“统筹考虑县域副中心镇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土地容量、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承载力,引导周边乡镇的工业项目集聚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各县域副中心根据文件要求,加快相关工作的推进,规划建设产业承载平台。各县域副中心镇已组织专人就园区选址开展调研,并充分考虑园区所在的风向位置、交通条件、就业人口、地形地势等条件。目前,各中心镇的产业规划(包括园区规划内容)正在编制当中。各县域副中心环保、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也正在前期谋划中。
  
  坚持产业支撑——
  “乐业”才能“安居”
  “建设县域副中心离不开产业支撑,‘乐业’才能‘安居’”。在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下,县域副中心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小城”。茂名市市长许志晖认为,县域副中心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新的增长点,可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四个县域副中心结合自身良好的资源基础条件,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沙琅借获批“全国特色小镇”之机,探索龟鳖养殖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南药种植加工业;钱排大力发展三华李种植、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长坡依托高州水库、冼夫人文化遗址等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合江依托丝绸特色产业、蚕桑特色农业、森林公园等构建乡村全域旅游新格局。
  同时,各县域副中心借粤东西北扩容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东风,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政府及企业对接,加强“输血”,极培育四个县域副中心原有的特色产业,大力支持、鼓励企业摒弃“小农经济”的落后意思,遵照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规律,做大做强。政府相关部门在县域副中心产业发展上“搭台唱戏”,主动积极为大企业做好服务,为中小企业做好资金、技术、管理、资源上的支撑和帮扶,努力为县域副中心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提升承载能力——
  “小城”服务功能更完善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县级公共服务事权下放县域副中心,有利于解决偏远地区群众办事“跑断腿”问题;高标准建设县域副中心应急体系,有利于提升偏远地区应急救援能力;强化县域副中心行政资源,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偏远地区的社会治理。
  据了解,我市自开始县域副中心建设工作后,目前县域副中心四个镇的交通基础设施、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设施、电力设施、燃气设施、水利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各项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全面推进中,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选择在某一个地方生活,最切身的考量就是居住地的市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水平。目前,各县域副中心四个镇正大力进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使其达到中等以上县级综合医院规模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补齐区域卫生资源短板,并带动和辐射周边乡镇卫生院,此外,各镇正在加快或策划提升教育设施建设及提高教育水平。
  根据《意见》,在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的政策基础上,我市依法依规赋予县域副中心更大的事权,加快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目前各县域副中心的行政服务分中心已经成立并已陆续投入使用,同时在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扩权、放权、授权或委托,赋予各县域副中心行政审批、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收益分配、社会管理等更多权限,确保权责对等、权责一致,以建立起与县域副中心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快速推进公共服务往基层延伸,充分满足群众、企业办事的迫切需要。

  引进人才——
  壮大经济发展实力
  如果没有充足的工作岗位,县域副中心只能算是一个大镇,而不是一座“小城市”。目前县域副中心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据悉,我市将继续发挥“人才兴副中心”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从人才成长的环境上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办法。
  此外,结合县域副中心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对县域副中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重点企业的摸底调查,建立急需紧缺人才专业库,积极探索市场化人才引进新模式,通过市“一本五专”高校支援、各区(县级市)人才驿站、项目引才和柔性引才等方式,加大引才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668-2210668

客服QQ点击咨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6272749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06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粤ICP备190324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