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8论坛

  • 0668-2210668
  • ...茂名人,茂名事,茂名资讯网!
搜索
查看: 13763|回复: 1

今天,以国家名义祭奠亡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4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根据国务院公告,全国举行哀悼活动,悼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这是第一个定于清明节的国家哀悼日,在这个中国人缅怀祖先、寄托哀思的特殊时节,以国家名义,用最高祭奠,向逝去的英烈与同胞志哀,昭示出共和国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微信图片_20200404154412.jpg

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新华社发

//

首次因重大疫情而举行悼念
//

国家哀悼活动作为国家仪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便已存在。在上个世纪,哀悼活动一般为逝世的国家领导人而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先后为任弼时、周恩来、朱德、毛泽东、李先念、邓小平、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过下半旗志哀活动。其中毛泽东同志逝世后,还曾设立全国哀悼日。
我国第一次为逝世普通公民“降旗志哀”是在1999年。当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牺牲。国务院决定,5月12日, 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所在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在地、新华社澳门分社所在地下半旗志哀。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为国民特别重大伤亡事件举行全国哀悼活动的惯例。通过对国务院公开的政策文件检索发现,自本世纪以来,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公告仅有4件,全部都是关于哀悼活动的公告,分别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以及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其中,前三次都是因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伤亡而举行,而今年则是首个因重大疫情而举行的悼念活动。

//

汶川地震以后最高规格追悼活动
//

根据四次关于国家哀悼的国务院公告,可以发现,每次哀悼活动的要求和规格并不相同。
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指定3天(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并要求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全国人民静立默哀。
而在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国务院在公告哀悼活动时,要求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根据国务院的公告,此次悼念除了要求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同时增加了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等要求。
可见,这是自汶川大地震以后,对死难者最高规格的追悼仪式。
而悼念活动举行的时机,也通常蕴含着深意。前三次活动基本选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七天,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丧葬礼仪的“做七”传统,以示对死者的隆重祭奠。此次选择在清明节举行,本身也包含了对英烈与逝世同胞的追思。

//

国旗将先升后降
//

对死难者进行国家悼念,已成为国际通行规则。事实上,在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后,许多国家政府也会设立全国哀悼日,悼念逝去的公民。
虽然我国成文法没有对国家悼念活动的流程、规则作出明确规定,但国旗法对“降旗志哀”有着细致要求。
在志哀对象上,逝世后能够获得下半旗哀荣的有: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主席,以及对国家或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此外,国旗法也明确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国旗作为国家象征和标志,为显庄重,升降都有特殊流程。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为此,国办在下发各地的通知特别予以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降旗、默哀、鸣笛、警报外,为显示哀悼的肃穆,按照此前的惯例,各级政府官方网站以及各大门户网站将转为黑白页面,全国各大电视台台标将变为黑白。同时电视剧、游戏等一切形式的娱乐活动也将暂停。

来源 | 南方日报、南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悼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668-2210668

客服QQ点击咨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6272749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06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粤ICP备190324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